打造“1564”管理新举措 推动项目创效创誉双提升
作为股份公司重点项目,中铁二十三局黄百铁路项目自去年12月底进场施工以来,全体员工克服征地拆迁、临建选址、便道修建、物流交通等困难,认真贯彻落实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关于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和业主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以责任成本、绩效考核、物资管控、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创新性提出“1564”项目精细化管理新举措,全面压实项目全员管理责任,多措并举,推动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
夯实“1个”成本中心
项目部在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中,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项目收益为目标,对项目责任预算目标进行二次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全员签订经济责任合同,树牢“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理念,传导“全员抓经济”责任。进场伊始,由项目经管部牵头,多部门共同发力,根据合同清单、图纸工程量清单、公司经济目标责任书、物资合同、劳务合同等相关资料,分别与公司责任预算和合同收入进行两方面的对比分析,分析出盈利点和亏损点,分析盈亏原因和成本管控风险,制定纠偏措施和下一步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抓什么、怎么办、谁负责、谁落实”。
推行“5个”考核制度
项目部以全员精细化管理考核为抓手,经过多次集中研讨,制定了《项目经理部员工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架子队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劳务单位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班组长履职记分考核管理办法》《三大员履职记分考核管理办法》,健全了项目部层面和项目作业层全员的360度考核机制。
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部员工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架子队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确定了项目部不同考核单元的经济责任指标、考核明细清单、考核周期、激励措施等,切实将经济指标压实到相应经济管理单元,按期进行考核兑现。按岗位编制了月度考核“一人一表”,运用项目数字管理平台考核打分,实现了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为推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薪酬差异化发放,构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机制。《劳务单位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确定了劳务单位的考核清单及考核周期,设立考核基金,通过将奖金直接发到农民工个人账户等措施激励工人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此外,《班组长履职记分考核管理办法》《三大员履职记分考核管理办法》以“班组长责任制建设”“三大员责任制建设”为切入点,由项目大监督体系掌握班组长、三大员选拔聘任权,直接改变班组长、三大员由用工劳务协作单位或职能部门“说了算”的现状,提升班组长、三大员“准入”管理标准,切实压实管理责任,一切以工作业绩说了算,避免班组长(三大员)管理能力或责任心不足而影响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管控。
锚定“6个”关键环节
一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建立全员岗位安全责任清单,树立正确的安全效益观,全面落实“四卡一规”、班前讲话、领导安全值班、班组长履职记分等安全穿透式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安全监测报警系统,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切实做到源头管控,确保项目安全受控。
二是树牢质量红线意识。施工过程中实行质量管理标准化、清单化、信息化、机械化及“首件制”“样板引路”,确保高质量建设黄百铁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创新物资管理模式。利用移动应用程序(APP)实现物资管理的移动化操作,仓库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进行库存盘点、物资出入库操作,采购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物资信息、审批采购申请等,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创新地材供应模式,与供应商协同生产,降低成本。
四是大力科技创新创效。充分利用项目的有利条件,研究碳酸钙石粉替代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利用隧道石碴进行加工石粉,变废为宝,节约成本,创造效益;积极探索单线铁路隧道大机配套技术及洞内物流组织优化创新,高效优质推进项目建设;紧扣便道优化、隧道洞口优化、隧道开挖工法调整、桥梁墩身坡比统一等方面的双优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有效地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五是工程数量管理。以工程数量“五量”(合同清单工程数量、施工图复核数量、施工图复核汇总量、责任算工程量、施工图现场复核汇总量)管理为抓手,广联达计量协同软件为“监警”,构建项目全周期创效完整链条,精准算量,精准预警,切实做到工程量“颗粒归仓”。
六是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推行农民工实名制打卡系统+劳资员统计管理模式,将农民工人数、出勤等情况进行精准统计、清单化管理,为摸准施工队劳务成本获取真实资料。
聚焦“4个”主要抓手
以“大监督”为抓手,助推项目精细化管理。项目充分利用大监督制度,把监督工作融入在精细化管理的方方面面。项目出台《项目精细化管理督办问责实施细则》制度,每周组织召开项目精细化管理督办会议,深入剖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清单式”进行登记,对标对表逐条逐项进行落实,对于没有履行职责的责任人,予以提醒谈话,夯实基础责任,认清肩上担子。项目全年约谈精细化管理履职不到位15人次,岗位调整3人次,营造了精细化管理不能拖、拖不得、层层抓、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以“信息化”为抓手,不断深化管理创新。项目通过“三化”管理系统、隧道安全综合管理系统、铁路工程试验样品取样管理系统、智能塔吊系统、隧道大机配套系统、拌和站及试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将信息化渗透人、材、物、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施工环节,实现施工数据的价值创造,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推动项目高质量管理进阶和项目全过程升级,提高了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
以“集约化”为抓手,确保项目盈利创效。一是项目以架子队为单元,实行工资总额包干预算管理;二是实行“以收定支,无收不支;有预(算)才支,无预(算)不支”原则,将资金效益发挥到极致;三是钢材、地材实行限额领料,定期盘点分析,及时纠偏管理;四是勤俭办公、压减日常开支。各类印制材料采用双面打印,不留空白页,能采用黑白印制的不彩打,提倡无纸化办公,切实节约纸张。办公用品采购坚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妥善保管、节约使用办公用笔、长尾夹、订书机等各种办公用品,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以“标准化”为抓手,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施工标准化是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以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为原则,严格落实“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方针,大力推行“四化”管理(项目现场标准化、项目管理标准化、工装配置标准化、工艺流程标准化),确保项目高效优质推进,降低管理成本。
黄百铁路项目践行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以来,在设计变更、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进度推进、安全质量管理、物资设备采购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经济成效。此外,在铁路试验检测取样系统、碳酸钙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等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国铁集团工管中心、沪昆客专贵州公司的肯定。
黄百铁路项目将继续聚焦项目精细化管理,全面强化过程管控,切实抓好全覆盖考核,优化项目管理方式,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全面提高项目效益,争创精细化管理标杆项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