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形记”:2817.5亩苗木披绿世界屋脊
七月的雅鲁藏布江河谷,新栽的白榆苗已抽出嫩枝。随着最后一株沙棘落地生根,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山南段桑耶社区1号片区主体完工,标志着中铁二十三局在世界海拔最高省会城市实施的重大生态屏障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抽枝的白榆苗(郭松 摄)
在氧气稀薄的3800米高原上,2817.5亩荒坡成功披绿。中铁二十三局建设者克服低温缺氧、冻土施工等极限挑战,完成油松、白榆等13个树种共23万余株苗木栽植,配套建设85千米围栏及12座高位水池。现阶段苗木平均成活率突破95%,创下高寒地区大规模造林新纪录。现场总工程师表示,传统方法在这里成活率不足60%,现在每提升1个百分点都是技术突破。
项目建设团队(柏先林 摄)
项目地处藏区,涉及“神山圣湖”等宗教文化敏感区域。为此,项目部专门聘请了藏族同胞担任文化协调员兼翻译。他们不仅在项目部管理人员与当地群众语言沟通不畅时架起桥梁,更深入牧区耐心宣讲植树造林在遏制沙化、涵养水源、提升生态承载力等方面的长远益处,有效化解了公众疑虑。
主体工程完工只是新起点,项目将转入智慧管护新阶段,运用林业遥感智能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对林木长势、土壤墒情及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积累宝贵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经验。
5月苗木开始生根发芽(柏先林 摄)
这片新林区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当地的生态防护能力,未来将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桑耶社区1号片区的成功经验,为拉萨南北山后续片区及其他极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为改善西藏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