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航 绿色筑基
湖北海鸿鑫绿色建材总承包项目基建工程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8月22日,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湖北省重点工程——湖北海鸿鑫绿色建材总承包项目基建工程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项目部凭借精细化管理、科学施工和责任担当,通过精细爆破技术、矿山数字化管理及新能源载具的运用,高质量完成了矿山道路、场地剥离、安全设施等全部基建任务。此次验收不仅标志着中铁二十三局在绿色矿山建设中迈出坚实步伐,更彰显了央企践行“双碳”目标、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担当。
绿色为基,构建低碳开采新格局
自2024年1月开工以来,湖北海鸿鑫绿色建材总承包项目团队始终以“绿色”矿山为核心底色,着力构建低碳开采新格局。
海鸿鑫矿山全景(汪文磊 摄)
为打造绿色矿山,项目团队打出一套“组合拳”,给钻机装上除尘“结界”,将道路硬化成防尘基底,喷淋系统化身雾化屏障,再配合高频洒水作业,构建起如同隐形护盾的立体降尘体系。在项目现场,这层“护盾”正显威力——电动矿卡车穿梭时不见传统燃油车的黑烟尾气,工地进出口的喷淋装置喷洒水雾,连潜孔钻机作业扬起的粉尘都被牢牢锁在除尘系统内,共同绘就出“零排放、零烟尘”的绿色新场景。
其中,电动矿卡车的应用是项目绿色理念的典型实践。这个大块头“绿色使者”从根源上切断了尾气排放,平稳的动力输出降低了噪音污染,智能化能量回收系统将下坡动能转化为电能,能耗较柴油设备降低60%,实现“下坡一趟,白跑三趟”的能源效益,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以电代油”的革新,不仅是对“双碳”目标的有力响应,更重新定义了矿山运输的绿色标准,也为后续全流程绿色矿山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全为纲,织密全链条防护网络
“每次爆破前的清场,都要像过筛子一样仔细。”专职安全员小徐的工作笔记上,清晰记录着195次爆破的细节。在项目建设中,“安全”二字贯穿每道工序。
南帮矿区(王晨旭 摄)
项目构建了从项目经理到一线工人的全链条安全责任体系,制定10余项制度,将责任层层压实。三级安全教育实现100%覆盖,班前会雷打不动进行安全交底,明确每日风险点。8次应急演练模拟真实场景,让现场施工人员练就“3分钟响应、5分钟处置”的硬本领。
爆破作业作为高危环节,安全管控尤为严格。195次爆破前,技术人员提前3小时核查参数,严格执行作业票审批制度,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后方可起爆,爆后全面检查确认安全才解除警戒。同时,运用无人机对警戒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为安全爆破装上“智慧眼睛”。正是这样的严谨,项目以安全生产零事故为矿山行业树立了安全管理标杆。
精细为要,解锁高效施工密码
79.1万立方米石方精准爆破、9.7万立方米土方规范开挖、2011米排水边沟整齐成型……这些验收数据的背后,是项目团队对精细化管理的不懈探索。
专家验收现场(周磊摄)
谈到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技术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部采用“分层管理、逐级定责”的精细施工组织。形成由公司、项目部及施工班组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专家、技术员、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为主体的“五维”岗位职责的精细爆破施工管理体系,有效助力项目施工生产平稳进行。同时“强化末端管控、管好最后一米”,以末端管控平台为依托实现对涉爆人员人脸识别、测孔、发放、组网等9个环节的“云管理”,将精细化设计转化为精细化施工和精细化质量。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中铁二十三局爆破公司作为爆破作业专业化公司,多次召开现场分析会。由该公司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团队像摸清岩层“脾气”一样优化爆破方案,采用“每炮设计、逐孔设计”的定量方法,利用数字孪生思想确定东部分层开采、南部一步到位的布局。针对东采区表土覆盖低的特点,分层剥离开采,“拣”出精品矿,提高利用率;对于南采区风化层厚的情况,每孔单独设计,确保一次爆破到位,降低成本。通过反复调整参数,以3:4的条粉乳化炸药配比,使爆破振动降低了12%、粉矿率降低了3%。每次爆破作业后,中铁二十三局爆破公司参建人员都会复盘总结,让195次爆破作业成为持续优化的“改良田”。
如今,中铁二十三局湖北海鸿鑫绿色建材总承包项目已具备投产条件,下一步将转入运营期施工。它不仅将为华中区域建材产业提供稳定原材料,更以“绿色、安全、精细”的建设模式,为中铁二十三局在矿山行业发展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项目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耕绿色智慧矿山建设,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央企力量。